2024-01-23 健康知识 67
【症状】
糖尿病是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功能障碍所致糖、脂肪同蛋白质代谢异常的全身性慢性疾病。
儿童时期糖尿病是指小于15岁的儿童出现糖尿病者;95%以上为1型糖尿病,极少数为2型糖尿病。
起病较急,部分患儿常因感染或饮食不当而诱发。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同体重减轻。多尿常为首发症状,如夜尿增多,甚至出现遗尿,较大儿童突然出现遗尿应考虑有糖尿病的可能性。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者占20%~30%,年龄越小酮症酸中毒的出现率越高。表现为精神萎靡、意识模糊甚至晕厥,呼吸深长,有酮味,节律不整,口唇樱红,恶心、呕吐、腹痛,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甚至休克等。
【应对措施】
一、胰岛素治疗
基于胰岛素的种类及作用时间可分为短效普通胰岛素(RI)、中效珠蛋白胰岛素(NPH)同长效鱼精蛋白胰岛素(PZl)。
二、计划饮食
糖尿病儿童饮食计划原则是应该符合其生长发育同平常运动的需要。基于患儿家庭饮食习惯进行适当限制同灵活掌握。
食物成分中蛋白质应以动物蛋白为主;脂肪应选用含不饱同脂肪酸的植物油。每日最好摄人足够的蔬菜或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每日每餐的热量分配应基本固定,可以分为早餐占1/5,午餐同晚餐各占2/5,每餐中留少量作为餐间点心,并按时定量进餐。不能按时进餐时必须测餐前血搪调整胰岛素或进餐量。
三、活动治疗
初诊的糖尿病儿童在搪代谢紊乱阶段,必须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基于年龄、活动能力安排适当的项目,每天定时定量进行活动。活动时需做好胰岛素用量同饮食的凋整或活动前加餐(如在第四节上体育课时),以防低血糖的出现。在酮症酸中毒时不宜进行任何活动。
活动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增加能量消耗,减少肥胖的出现,调节血脂,强化体质等,对糖尿病的治疗同并发症的防治有一定意义。
【出现原因】
I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尾细胞被破坏而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所致。进一步分为自身免疫性同特发性。特发性仅见于美国黑人及南亚印度人,无自身免疫抗体,但仍有胰岛素绝对缺乏。
多数认为自身免疫性I型糖尿病是在遗传易感基因的基础上,在外界情况因素的作用下,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尾细胞的损伤同破坏,最终因功能衰竭而发病,占I型糖尿病的绝大多数。
【护理】
1、糖尿病患儿的教育及心理治疗应贯穿于糖尿病诊治的整个过程,对患儿进行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及心理教育。使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住院期间应对家长进行糖尿病知识的教育。首先是治疗的必需技能,如胰岛素注射、饮食安排,血糖及尿糖监测等,针对患儿及家长的焦虑、恐惧、紧张情绪等进行细致的解释同安慰,长期治疗控制好血糖的关键性等,糖尿病教育应逐步加深内容,使患儿及家长配合治疗,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以防止、延缓并发症的出现同发展。
2、出院患儿应做好家庭记录,包括:饮食、胰岛素用量,血糖,尿糖、尿酮体的检查结果及参加运动等情况,有助于每次门诊复查时医生基于病情变化及早采取治疗措施。
3、定期到门诊随访,无固定糖尿病门诊时,应由专门医生对糖尿病患儿进行门诊随访。常规定期检查跟底、尿微量白蛋白及尿尾2微球蛋白排泄率,每年应做1~2次上述检查;以早期发现、治疗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易发年龄】
3岁以上。
上一篇:糖尿病酮酸症中毒的症状与原因
下一篇:学前期神经性尿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