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31 儿童安全 95
14岁的英国少女汉娜受到湿疹困扰多年,并由此引发抑郁症,她在某社交网站注册的主页上贴出照片,发布求助信息。不料,随后几个月的回帖中竟充斥了鈥湷笈€潯⑩€湻势赔€澓外€溔ニ腊煽闪募一镡€澋绕缆酆妥盅中亩穸久÷詈腿松砉セ髯钪樟钫饷�14岁女孩不堪其辱,精神崩溃而上吊自尽。汉娜之死引发了全球对网络暴力的极度关注。
网络暴力是指人们利用互联网做出针对个人或群体的恶意、重复、敌意的伤害行为。据调查显示,青少年是网络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也是很多鈥溚缙哿桠€澋氖凳┱摺M绫┝θ们嗌倌瓴钟簟⒖志濉⒆员啊⒌卸缘认樾鳎现赜跋炝怂堑纳硇慕】怠=ㄒ榍嗌倌暝谏贤墓讨校Щ嶙晕冶;ぃ棺约涸独胪绫┝Φ奈:Α�
1、文明上网,不做鈥準┍┱哜€�
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很多青少年在网上肆意发泄自己的愤怒同不满,随意辱骂他人获得心理宣泻。这些不负责任的谩骂同羞辱不仅对他人造成伤害,使自己成为网络暴民;还会招致鈥湵缓φ哜€澋幕鼗骱捅ǜ矗棺约阂渤晌绫┝Φ氖芎φ摺R虼耍嗌倌暌鑫拿魍瘢约汉退擞煲桓龊托嘲材耐缡澜纭�
2、抵制不良网站
青少年在上网的过程中,如果在某网站经常被谩骂、恐吓,要及时停止浏览该网站的网页。建议当事人不要同施暴者辩论或对骂,因为这样只会招来更多的羞辱。抵制网络暴力的最好办法是停止流览该网页,可以减少网络暴力对自己的影响。
3、不要在网上泄露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同照片可能会暴露自己某方面的缺点,从而使自己成为网络暴民攻击的对象。青少年上网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4、收到恐吓信息要及时求助
恐吓邮件或留言大多是网民的恶作剧,旨在吓唬他人作乐,不会真的付诸实施。青少年收到恐吓信息,难辨真伪,常常会产生恐惧、焦虑、不安等心理。当事人若受到恐吓,应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辨明真伪。必要时请家长、学校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以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缓解心中的不安。
上一篇:儿童玩电脑的防护措施你做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