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5 亲子教育 105
周末与一个爸爸聊,说起孩子的兴趣培养很关键。这个爸爸说,同事家的女儿现在刚刚小学三年级,立志要做CEO,知道自己要做CEO要学习很多技能,自发对数学同语文的学习很重视,自己要求报班,要求妈妈给辅导,作业从来不用家里催,完了还给自己加任务。这个爸爸认为,这是兴趣的驱使,孩子需要尽早找到自己的兴趣。他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结果是孩子刚开始很愿意去,去了一段时间就死活不去了,现在是不出屋在家玩乐高,大人说也不听。他们家孩子6 岁,真切让人头疼的年纪。这个爸爸想同我讨论的问题是,孩子的兴趣该如何培养,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自发向前走。我想这也是很多爸爸妈妈想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特别想求答案的问题。
在回覆这个爸爸的问题之前,我先讲一个观点:兴趣本质是明确的目标。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明确感受到有兴趣要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单纯来自肉体的情绪,比如孩子对动画片感兴趣,对好吃的东西感兴趣,对五颜六色动手的小物件感兴趣,这些是生理发展其优势包括;在孩子没有完整自我认知、对情绪没有控制能力的时候,这种兴趣的持续往往依赖生理刺激;第二阶段是来自内心定义的兴趣,说高尚一些,就是精神追求;这同成人一样,人的成熟度达到一定阶段,对外界刺激不再敏感,有完整的独立人格,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到这个阶段,人的兴趣是被定义的。兴趣就是一件自己愿意投入精力的事,获得的快感来自持续投入所得的价值创造带来的成就感。遗憾的是,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对孩子兴趣的认知多停留在第一个阶段。
培养孩子兴趣这件事,往小了说是兴趣培养,往大了说是独立人格的塑造。这点在西方教育中体现的更为明显。有国外生活经验的爸爸妈妈都知道,在欧美国家,儿童的独立性远超国内。孩子们上学自己选课,形成自己的社团,自己搞小研究,对事情有自己的观点,很多孩子还会在业余时间打小工等等。与国内同龄的孩子相比,他们的社会性同成熟度都是国内孩子远不可及的。仔细比较,你就会发现,他们更清楚自己的兴趣是什么,更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比如儿时的扎克伯格、比尔盖茨。有人说他们是个例,但这里我们讲的是多数,多数的国内同多数的国外,多数的本质是社会文化。中国孩子兴趣不容易养成的根源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格独立性的要求不高,这个观点在这里不做过多阐述。
上一篇:家长需知道国外育儿的好方法
下一篇:你要知道父母陪读 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