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8 亲子教育 68
一年级儿童经过学龄前的教育,认识、情感以及意志方面都有明显发展,能力、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也逐步形成。在学校的严格要求下,集体观念、自我约束同控制能力也明显强化。在实践中,关注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儿童学龄前期形成的良好习惯得以巩固、发展,并通过教育改正其不良习惯。
一、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经过学龄前教育,儿童已有一定的约束同控制能力,但对学习目的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没有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他们虽然能够比较长时间的坚持学习,但有时会出现坐不住或感到疲乏的现象。如上课做小动作、说话、打呵欠等。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儿童提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集中注意力,认真做功课,自己负责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保持正确的学习姿势;注意用眼、用脑卫生等。教师还应基于儿童生理同心理其优势包括,注意调节课堂气氛,适当穿插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趣味性运动,以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让儿童由被动的遵守变为自觉的习惯。
二、坚持不懈,耐心细致,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进入小学后,儿童生活方式同平常运动内容出现了很大变化。由原来幼儿园的以鈥溚驸€澪鞅湮5囊遭€溠р€澪鳎庖槐浠院⒆永此担枰桓鍪视Φ墓獭4尤胙У牡谝惶炱穑淌鸵痰己⒆颖匦胙细褡袷匮5囊磺泄嬲轮贫龋闪己玫难跋肮摺5己玫南肮卟皇嵌淌逼诳梢孕纬珊凸痰模蚊缰ぁ⒓庇谇蟪桑Ч崾实闷浞础=淌σ欢ㄒ托南钢碌卮拥愕巫テ穑欢系靥嵝选⒍酱俸⒆樱幸馐兜厥苟魅纷约阂咽且幻⊙绺鹤排ρ暗脑鹑巍T诮萄е校淌σ捎昧榛疃嘌慕萄Х椒ǎ淖⒁饬Γし⒍难靶巳ぃ苟跃跹啊�
三、正确对待习惯、兴趣与成绩,进一步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是儿童由依附向独立生活转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独立运动的机会大为增多,如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课内外作业;要自己整理书包、文具同书本等。在这一时期教师尤其要善于诱发儿童独立学习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创造、开拓、进取精神,为培养良好习惯奠定基矗此外,教师还应正确认识同对待儿童的学习成绩。一年级儿童在学习成绩上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比较容易获得优异成绩,另一种是总要出点差错。这时教师不能把着眼点仅仅放在儿童的学习成绩上,而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细致了解,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对成绩优异的儿童,教师应给予适当表扬;对成绩不理想的儿童,教师应保持冷静态度,主动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激发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四、鈥湵橙撸且蝗罩€�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儿童身心发展的优势,有步骤的进行养成教育,从点滴做起,潜移默化,求得实效。使学生较快地适应学校情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下一篇:家中最常见的溺爱 你是第几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