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礼仪知识

礼仪知识:彝族礼仪

2023-12-22 礼仪知识 251

彝族是一个文武并重,讲究文明礼貌的民族。长幼之间,谁长谁幼,谁大谁小,不仅论年龄,还依据父家谱蝶或母系谱蝶的长晚来定,不许喊错。在特殊的公共场合里,就坐排位要以辈数大小排列,长辈在场时发言不准抢先。彝族有“客人长主三百岁”之俗话,凡有客人来,必须让位于最上方,至少也要烟茶相待。

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凡有客至,必杀牲待客,并基于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下方,并为长辈添饭、夹菜、泡汤。

元谋彝族有白、红、黑、甘彝及蛮族五支系,居住全县13个乡’镇的山区或半山区,也有部分住在坝区与汉族杂居。1992年人口40114人,占全县人口的21.3%。

彝族自称“罗罗颇”、“乃苏颇”、“诺苏颇”、“纳罗颇”、“纳苏颇”。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居住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区域间语音上的差异。

元谋彝族分两部分:一部分为本地土著民族,一部分为迁入民族。而迁入者居多。其迁入大致上有三次。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以云南戌军粮饷不足,于曲、禄劝二州爨焚军内佥一百八十七户,立屯耕种”。时元谋属曲州辖,爨为黑彝族,是彝族进入元谋屯田的最早记录。明洪武年间,明兵南下云南,克复后,洪武十九年(1386年)沐英率领所部于云南屯守,在此期间进入元谋屯田垦荒的彝族有居住雷依的尹姓(也包括湾保尹姓);居住姜驿乡新海的罗姓;居住在雷依的罗姓(先居环州,万历年间迁往散止);新华浪巴铺的普姓(明入滇,先落籍定远,后分支庙门,民国元年[1912年]移居浪巴铺)、凹里簸普姓 (光绪年间从牟定秧田冲迁来)、新华永姓。据《武定府志》载:白彝,……性狡,包头洗面,不挽长髻,迎春日赴各衙门吹笙跌脚”。“黑彝,……杂处山阱,巾缠头,跣足。挽发捉力。 妇人辫发用布裹头。.俱披羊皮,嫁女与皮一片,绳一根为负背之具,或用笋谷(笋叶)为帽,衣领以海虫巴饰之。织火草麻布为主。星回节(火炬节)列炬杀牲祭祖先。老幼围坐火下,吹笙扑跌饮酒为乐。其(祈)祝以铃,其占(卜)以虫巴、钱、草签、鸡羊骨之。相见亦有尊卑上下之礼,交易用木刻记数,别有书字,见汉人则避。性畏鬼”。据《华竹新编》载:元谋彝族多种,“均罗婺之遗,日白曰黑日个。而白(彝)最有知(识),近山则习于旧染,平川则进而从师(学艺)”,黑彝“乃属生夷,缠头跣足,结髻剃髭(须)。又有倮猫,短裤裸肌,别有土语,遇山而蕾。”“松针撒地,一望青葱。以多宰牲豚为敬,不以珍错为隆。……任重于背尺板为隔,内半圆而丽肩。外横平而承剧。后揽小草以附腰,前引皮条而兜头”。乾隆年间(1736~1795年),又有四川凉山彝族迁于雷应山上居住(即今凉山)。而本地土著民族,乃为原罗婺部罗婺族后裔。

<<<123>>>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