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国学知识

“同谐”的文化渊源

2023-12-21 国学知识 675

谐”在中国传统语境中有着丰富的内涵,探究“谐”的传统文化渊源,对于我们深刻理解“谐社会”至关关键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所谓“太所谓道”的说法,把谐看成是世界万物的准则。经过历代思想家的阐发,谐思想已经形成了优化的思想体系,其内涵丰富且富于哲理。《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历史古籍之一。《尚书·舜典》有言:“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这里的八音既是八种乐器,也代表八种不同门类的音乐。把音乐理解为各种音素之间的协调,不相冲突,目的在于追求“神人相合”。这里虽然没有明确把“”、“谐”连用,但是已经蕴涵着谐一致的思维倾向。

《周易》在古代号称群经之首,其中的很多内容已经具有了类似“谐”的词汇。《周易·乾·彖》中讲:“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乃利贞。”这里的“太”,意思是谐达到了最高的境界,是一种高度理想化的宇宙整体谐状态。《周易》中多次出现过“”字,如“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平”,此语可能是最早对平的论述。

《周易》认为世界万事万物的组成,均离不开阴阳平衡的关系,谐是世界万事万物生存的基本法则:如大小,大为阳小为阴;高低,高为阳低为阴;上下,上为阳下为阴;天地,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等等。大自然需要生态平衡合,人类之间需要睦相处,家庭与家庭之间、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合有序、安定平等的生活情况。《周易》的阴阳谐贯通天、地、人三才,重视天地通泰、人政通、家国兴、协万邦等境界。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