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知识

按摩可以止住孩子流口水

2024-01-02 健康知识 63

婴儿时期,因其口腔浅,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唾液,偶而出现流涎,这属生理现象,不属病态。现代医学把本病称为“流涎症”,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于口咽粘膜炎症、面神经麻痹、延髓麻痹、脑炎后遗症或小儿呆小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寒、脾胃积热、心脾郁热及脾胃气虚等使涎液不能正常的制约,而流出口外所致。常见症状为小儿涎液增多,自动流出口外,由于长期流出口水,致使口腔周围潮红,甚至出现糜烂,尤其以两侧的口角为明显。

  按摩方法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以掌心在腹部作顺时针方向团摩5分钟。

  (2)患儿仰卧,家长以两手大拇指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20~50次。

(3)清补脾经各100次,揉板门300次。

  (4)患儿俯卧,家长以中指指腹按揉脾俞、胃俞各1分钟。

  (5)按揉足三里、三阴交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1)脾胃虚寒型:症见流涎不止,涎液清稀,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大便稀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而滑。常用手法去清脾经100次加

  ①补脾经至300次。

  ②掐揉四横纹100次,揉外劳宫100次。

  ③推三关100次,揉小天心200次。

(2)脾胃气虚型:症见流涎清稀,面色萎黄,食欲不振,体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去清脾经100次加

  ①补脾经至300次。

  ②补肺经300次。

  ③推三关300次。

  ④推四横纹100次,运内八卦100次。

(3)脾胃积热型:症见小儿流涎,涎热而粘,口角糜烂,口臭而渴,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常用手法去补脾经100次加

  ①退六腑200次。清天河水100次。

  ②清胃经200次。

  ③揉涌泉100次。

(4)心脾郁热型:症见小儿口涎外流,涎液稠密而热,心烦不安,口赤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常用手法去补脾经100次加

  ①清小肠300次,退六腑200次。

  ②清心经 200次。

  ③揉小天心100次。

  生活调理

  (1)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清洁口腔。

(2)积极治疗引起流涎的原发病如面神经麻痹、脑炎后遗症等。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