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为习惯

什么是流脑

2024-03-07 行为习惯 99

  一、什么是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致病菌可分为A、B、C、D、X、Y、W135等 13个菌群,其中以A、B、C群最常见,我国流行菌群以A群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项强直、烦躁等症状,进而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点或淤斑,婴幼儿常有囟门隆起,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流脑的潜伏期为1-10天,传染期为多不超过发病后10天,隔离期为发病起10 天,或症状消失后3天。

  二、流脑的流行特征?

流脑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冬春季为流行季节,尤其以3-4月份为病例高发时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人无症状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病原菌通过咳嗽、喷嚏等途径排出人体,人群广泛易感,感染后可对本群病原菌产生持久免疫力,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成人60%~70%为无症状带菌者,发病多为儿童。由于病原体对外界情况抵抗力差,只有当与传染源密切接触时才可能感染。

  三、流脑预防措施是什么?

1)免疫接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程序为满6个月以上儿童初种一针,第二年复种一针;基于近几年我国其他省份相继出现的C群流脑的局部散发及流行情况,以及由于本市长期未出现过C群流脑流行的情况,为防止C群流脑传入我市,我市在重点人群开展了“A+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联合疫苗的接种工作。接种运动本着自愿、自费的原则,中小学生以及40岁以下的在京外来民工为重点接种人群,春节前为在京的准备回乡探亲的外来人员接种,春节后为本市中小学生来京的 40岁以下外来人员接种。

2)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发现有流脑前期症状的病人,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加强晨午检,发现疑似病人应劝其立即去医院就诊,以免错过了治疗最佳时机。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用预防性药物。预防性服药方法为:复方磺胺甲噁唑,成人每日2g,儿童50-100mg /kg ,连用3天。亦可用利福平,成人每日600mg ,儿童5-10mg /kg ,分2次服用,连服3天。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注意晾晒被褥,自然换气条件不好的房间可安装排风装置,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通风效果差的公共场所。

  四、北京市如何防控流脑疫情的?

我市1984年开始使用A群流脑疫苗为儿童进行免疫接种,2000年以来接种率保持在97%以上。免疫程序为满6个月以上儿童初种一针,第二年复种一针。A群流脑疫苗为计划免疫疫苗。北京市每年都有流脑病例出现,目前,流脑发病平稳,未发现C群流脑病例。

北京市多年来执行《北京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对流脑进行流行病学病原学监测。方案包括:病例诊断标准、疫情报告要求、疫情处理原则与控制疫情措施、标本采集要求、实验室检测、评价指标及流脑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每例报告流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五、A群流脑疫苗接种后间隔多长时间可以接种A+C群疫苗?

  如果注射过1针A群流脑疫苗,需间隔3个月以上方可注射A+C群疫苗;若已注射过2针或以上者,需间隔1年以上才能注射A+C群疫苗;常规情况下A+C群疫苗适用对象为2岁以上的儿童或成人。

六、到哪里能够接种流脑A+C群流脑疫苗?

  您可以到各区县指定的预防接种点进行接种。

  七、A+C群流脑疫苗保护效果如何?

  A+C群流脑疫苗均接种1针,一般于接种后一周以后开始产生抗体,1针免疫后可获得3年的保护效果。

八、A+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禁忌症是什么?

  接种疫苗禁忌症:1)癫痫、抽风、脑部疾患及过敏史者;2)肾脏病、心脏病、及运动性肺结核3)急性传染病及发热者。

  九、A+C群流脑疫苗接种后应注意什么?

本疫苗使用后,偶有短暂低热,局部稍有压痛感,一般可自行缓解。如有严重反应及时诊治;接种完毕后,应留观15-30分钟。

  十、A+C群流脑疫苗如何收费?

A+C群流脑疫苗采取自愿、自费的原则接种,基于相关规定,收费价格如下:疫苗费19元,接种费3元,共计22元。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