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2 行为习惯 76
小儿口炎简介:
口炎是指口腔黏膜由于各种感染引起的炎症,若病变限于局部如舌、齿龈、口角亦可称为舌炎,齿龈炎或口角炎等。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可单独出现,亦可继发于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久病体弱同维生素B、C缺乏等。感染常由病毒、真菌、细菌引起。不注意食具及口腔卫生或各种疾病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可引起口炎的出现。
小儿口炎原因: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可单独出现亦可继发于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久病体弱同维生素BC缺乏等。常由细菌病毒真菌或螺旋体感染引起。食具消毒不严、口腔不卫生或由于各种疾病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有利于口炎的出现,口炎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鹅口疮、疱疹性口炎、溃疡性口炎。
小儿口炎症状:
一、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1)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以6个月~2岁最多。
(2)前驱症状较重,可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3)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均可受累,以邻近乳磨牙(成人前磨牙)的上腭同龈缘处最明显,主要表现为成簇小水疱,易破,形成大面积糜烂面。
(4)病程约7~10天,有自限性。
二、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1)常见于成人,病程约1~2周。
(2)诱因包括感染、疲劳、日晒、局部刺激、情绪紧张、胃肠功能紊乱、情况改变等。
(3)病损部位一般在口唇或接近口唇处,主要表现为灼热-起疱-糜烂-结痂的过程。
(4)病损愈合后不留瘢痕,但可有色素沉着。
三、鹅口疮
2岁以内的婴幼儿最多见
1.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黏膜上。
2.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黏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3.在感染轻微时,白斑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在进食时有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上一篇:小儿咽-结合膜热的预防及治疗
下一篇:脐带感染的解析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