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7 行为习惯 80
春节佳节,孩子接触到的人群同信息比平时要多得多,这无疑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不小的影响。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开心过节的同时可别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避免出现以下的“节日心理后遗症”。
节后心理后遗症一:脾气变坏
新年开学,不少家长送孩子上幼儿园或上学时,会无奈地告诉老师,过年那些天,孩子变得似乎尤其讨人嫌,爱插嘴、搞破坏、爱发脾气……
其实,这多半是家长节日冷落了孩子的缘故。搓麻将、打扑克或聊天,是许多家长过年的主要运动。可孩子感兴趣的是什么呢?许多家长只管自己过年,却把孩子放在一边,让其想干啥就干啥,这其实是对孩子的“忽视”。
家长忙碌了一年,过年时放松一下并无过错,但大人们娱乐之余,也要多关心孩子,别让他们只在玩具同电视机的陪伴下过年。过年了,家长应多聆听孩子的想法,把他们看作平等的个体,不妨多问问:“孩子,过年你想玩什么?”家长应尽量符合孩子正当需求,切忌过年时冷落了孩子敏感的心。
节后心理后遗症二:变身“电视迷”
节假日里,除了平常运动以外,全家人闲坐着看电视的时间会很多,尤其是小朋友,在家长们的运动中找不到位置,多会迷上电视,变身小小“电视迷”。
小孩子多看电视不利于健康,学龄前儿童尤其如此。首先,如果过分沉迷电视,孩子会因为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而形成封闭性人格。其次,电视占用了孩子游戏、玩耍的时间,躯体得不到锻炼,不利于健康成长。再次,一些幻想型、暴力型的电视节目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小孩子模仿武侠电视里的动作从高处往下跳而致伤、致残的情况已经不少因此,不让孩子过多地迷恋电视,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专家建议在节日期间家长不要忽视孩子的需求,认为孩子去看电视不吵不闹再好不过,孩子的节日生活安排也要丰富多采。走亲访友、复习功课、亲子游戏等等,切莫拿电视机当哄孩子的法宝。
节后心理后遗症三:“怕生”又“怕丑”
在节假日里,孩子经常会遇到亲戚朋友以及一些他们所不熟悉的陌生人来串门,客人大多会问他们“你几岁了?”“喜欢什么?”之类的问题。
这些问题其实不难回覆,但是很多孩子却会躲进妈妈的怀里,半天都回覆不出一句话。幼儿这种情况,如果在节后依然持续,并且更加严重的话,做父母的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以前有没有代替孩子回覆客人问题的情况?如果长此以往,孩子将会变得发展“傻”,发展“木讷”,发展不大方。而且,节假日尤其容易使孩子“怕生”的毛病加剧。
专家建议作为家长要经常鼓励孩子说出他们的心理话,不要怕说错,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是需要逐步锻炼的。节假日期间,是改掉孩子“怕生”毛病的大好时机。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与客人谈话,必要时还可以离开一会儿,让孩子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单独与客人交往,学习如何接近陌生人,如何同陌生人谈话,进而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同语言表达能力。
上一篇:家长需警惕小孩厌学
下一篇:孩子心理行为疾病的症状非常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