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为习惯

怎样利用儿童的无意注意

2024-02-21 行为习惯 76

无意注意也就是不随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事物本身的其优势包括所引起的、没有既定意图的、不需特别努力的一种注意状态。对于小学生说来,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学的直观性,由于对课业本身的兴趣(例如绘图、朗读),由于在课堂上听到或看到的东西所引起的情绪激动,都能引起儿童的注意,所有这些,都是无意注意。

  在小学教学上,应该怎样利用儿童的无意注意呢?

  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儿童的学习兴趣。

教师善于了解儿童学习兴趣发展的其优势包括,就能有助于掌握利用儿童的无意注意。低年级儿童往往对学习过程本身更有兴趣,以后才逐步对学习内容感到兴趣;低年级儿童对具体事物更有兴趣,以后才逐步对抽象的事物感到兴趣;低年级儿童一般还没有分化性兴趣,以后才逐步产生分化性兴趣;等等。

  其次,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直观性。

小学儿童的无意注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的具体性直观性,因此,适当运用直观教具,教师特别注意言语的直观性等等,是非常关键的。当然,在运用直观性时,也必须竭力避免把儿童的注意引到不必要的方面去。为此,在利用儿童的无意注意时,必须积极组织儿童的注意,使无意注意沿着必要的方向前进。例如,为要使儿童注意挂图上鈥溗墒蟮男巫粹€潱鸵蚨岢鑫侍猓核淖焓鞘裁囱樱克焐嫌忻挥泻耄克亩涫鞘裁囱�?等等。

  再次,也应该利用儿童的情绪态度。

教师的讲述不应该是干巴巴的,而应该是生动的、有情感的,用有感情的言语表情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当然,教师的态度、表情应该是适当的。教师不是演员,夸张性的表情是完全不必要的。

  最后,要积极防止可以分散儿童注意的因素。

例如,教室附近不要有嘈杂声音,设法消灭迟到现象,训练儿童课前准备好课业用品等等。在上课时,如果个别儿童有注意涣散或破坏秩序的倾向,教师也要早加注意,用各种带有暗示性的方法,使全班儿童的注意始终集中在课业的学习上。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