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行为习惯

宝宝骨伤与骨折的急救与护理

2024-01-11 行为习惯 54

孩子出现骨折时一般只会折断一面,称为经青枝骨折。不过,有时候孩子也会出现与成人一样的骨折。有时候一些骨折父母能一眼看出来,有些则要几天后才发现。如果宝宝的腿动不了,或者动腿时看起来很痛苦,就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X光透视,判断宝宝是否骨折。

  骨折的几种分类:

  骨折完全断裂的称为完全骨折。

  仅部分拱裂开的称为不完全骨折。

  骨折的断片在三块以上称为粉碎性骨折。

  骨折断端刺穿皮肤,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

骨折处皮肤无损伤、骨头不外露,与外界不直接相通为闭合性骨折。

  骨折出现在骨质原有病变的基础上,称为病理性骨折。

  判断宝宝是否骨折:

  宝宝躯体某部位有疼痛压痛感,运动后疼痛有所加重。

  局部有肿胀,淤斑。

受伤部位出现部分或全部的功能丧失。

  严重时肢体可出现畸形,如短缩、扭曲、旋转等。

  移动受伤部位可听到骨断端有摩擦的声音。

  宝宝的腿完全动不了,或动起来很痛苦。

  如果宝宝摔伤,应及时要到医院进行X光透视,以判断是否有骨折。

急救处理方式: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把宝宝的头置于低位,并注意肢体的保暖。

  如果是开放性骨折,有出血应立即止血,用干净的布压住流血的地方。

如果出血严重,可用橡皮带缠绕骨折的肢体,每隔30分钟左右放松一次,以压迫止血。

  不要在伤口处撒消炎粉、止血粉之类药物,不要覆盖不干净的棉布。

  如果有骨的断端暴露在皮肤外,不要挪动它。

  应让宝宝躺在担架上或骨折处用木板固定,切忌背或抱宝宝。

在送宝宝去医院的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轻、稳,以免加重损伤。

  逐步的安慰鼓励宝宝。

  骨折后的护理:

  加强宝宝的营养,应补充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对骨折的恢复也很关键

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石膏或夹板固定的是否太紧。如果发现有严重肿胀或皮肤发紫,应及时去医院。

  应抬高宝宝受伤的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过度肿胀。

  如果宝宝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要经常帮宝宝按摩受压的皮肤,防止出现褥疮。

  适度带宝宝到户外接触阳光﹐可增加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钙质的利用。

宝宝骨折后家长应尽量让宝宝保持愉快的心情,例如宝宝给讲故事等。

  如何避免宝宝骨折:

  家里的家具窗户注意不要让宝宝爬上去。

  让宝宝尽量在软的地面玩耍,比如草地、沙地或铺了塑胶的游乐场所。

宝宝的床不应该太高,周围要有护栏。

  宝宝呆在大人的床上时应随时有人照看。

  楼梯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尽量别让宝宝在楼梯上爬,大人抱宝宝上下楼时也要注意安全。

  宝宝会走路后要注意周围的物品是否容易引起孩子摔跤。

游乐场玩耍时注意孩子的安全,别从器械上掉下来。

标签: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