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1 行为习惯 76
有安全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我听过最好的一段解释是:“安全感就是能在小汽车的后座上睡觉。小时候,爸妈开车带你出门,到了晚上,你不知不觉在后座上睡着了。你什么都不用担心,爸妈就在前座上,他们负责忧虑一切。但是这样的时间很短暂,一不小心你就变成了那个坐在前面的成年人,而成年人永远失去了在后座睡觉的权利。”一个人最初的安全感,来自父母。
想让孩子有安全感,就不要经常吓唬他。
我养你有什么用?
诸如此类希望孩子从来没存在过的话语,很多都是一时气话,但是却让孩子不知所措。孩子内心独白是:“我的父母不爱我们,我在这个家里是不受迎接的,一切都是因为我才变得这么糟糕的。”他们开始会嫌疑自己的存在,开始嫌弃否定自己,好不容易形成起来的安全感瞬间崩塌,甚至会想尽办法证明自己的存在,讨好父母。
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
当孩子出现分离焦虑时,这种情况尤为常见,有的妈妈见不得孩子伤心,会趁着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不辞而别。
比如,送孩子第一次入园的时候,爸爸妈妈们就会用这个办法。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方法。这很容易让孩子以为他是被你抛弃的,有的孩子一天都保持在惶遽不安,更加没有安全感,并且在第二天更害怕你突然消失。面对同孩子分离,即使孩子大哭,也要主动告诉他:“放学妈妈就在门口等你!”“妈妈下班马上就回家了!”鼓励孩子主动跟你说“再见”,再履行你的承诺,及时出现在他面前,次数多了,孩子就知道了你只是暂时离开。
夫妻关系不同谐
父母关系不同谐,孩子往往是最先感受到的。父母总是吵架,对孩子来说就是一场噩梦。他们经常会担心父母随时会分开,自己随时会被抛弃,长期生活在紧张的气氛中,在家里如履薄冰,夹在父母中间,承受着两人的唇枪舌剑。父母吵架,最后买单的是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关系不同谐的家庭里,孩子是很难有爱同安全感的。
不带孩子或者抚养人不稳定
认识一位妈妈因为工作原因,在儿子两岁时,把他送回乡下给老人带。分离后的一个多周,儿子突然看不到妈妈,每天哭到撕心裂肺。老人家在电话中安慰她:“没事,孩子忘性大,哭几个晚上就好了。”“忘性大”的孩子果然很快适应了新情况,但是代价也是惨痛的。她与儿子分开一年后才把他接回身边,孩子吵着要奶奶,经常闹到半夜,性格也有点胆小,见人总是躲在大人身后。这个孩子缺失的安全感,需要妈妈花双倍的时间同精力才能弥补回来。
其实,孩子3岁前,是形成安全感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形成依恋关系的关键期。
从出生开始,妈妈温暖的怀抱、温柔的触摸、低声的哄睡,都能快速地安抚孩子,爸爸妈妈的气息,是孩子安全感的关键来源。如果这个时期,孩子越缺少父母的关爱,很容易变得胆小孤僻。
孩子3岁前,再难也要尽量自己带孩子。孩子小的时候,特别是0-3岁,是安全感形成的关键时期。安全感关系着一个孩子是否有强大的内心,去面对人生一个又一个的未知。从小就形成起充分安全感的孩子,才是真正赢在了起跑线上。爱孩子,就重视起安全感吧!
找儿童心理、找培训机构、找辅导老师、找学习课程、找教育资源,就上云心教育!云心教育免费提供超全的学习资料,知识框架、学霸笔记等,还有知识比赛、兴趣交流等运动哦!关注云心公众号,轻松学习。
上一篇:电脑有害儿童心理健康